她又说:“还得妈妈拍着哄她。”
我开始拍她的后背。
“她还得喝瓶奶。”
我说:“你喝的够多了,而且你已经刷牙了。”
她露出那种被人揭穿后的谄媚笑容:“那好吧。”
我觉得李识月给我的生活注入了很多新鲜的点,这种感受在我生完孩子的第一年尤其强烈。
我一直很少过节过生日,生活朴素粗糙,天生没什么仪式感,有了李识月之后,我觉得春节好像变得有意思些了,因为可以给她挑选漂亮的新衣服新袜子,我会期待她的生日,想着给她买什么样的蛋糕、带她去什么地方玩,人越长大生活越无趣了,但是她会强制我陪她玩那些花花绿绿的塑料玩具,或者在公园门口给她买一只小猪气球。
如果说生孩子这事除了所谓的“传宗接代”之外还有什么意义,那它应该是重新激活了父母趋于平淡和稳定的人生,就像小说结束了第一卷,或者游戏结束了一周目,接下来将是另一段全新的日子了。
人生是这样的,年龄越小,节奏越快,李识月出生不到一年,就从只会躺着哭到了能翻身、能坐、能爬、能走,后来她居然还会说话了,我真的觉得很惊奇。
一个人的学习效率怎么能这么高呢?我学生学物理三年都学不明白。
两岁能说话了,三岁就要上幼儿园了,没多久她又要去读小学、初中和高中,大学生只比小学生大六岁。
这么多关键阶段被密集粗暴地塞在前十八年里,可是进入社会,生活又突然像被扯缓拉长了一样,变得周而复始很无趣。在我跳槽之前,我每天都在做相似的工作,我捋不清具体哪年发生了什么事,不像读书的时候,能清楚记得某件事是发生在初三还是高二,工作后的那些年就像被捆绑打包了一样,一下子,一股脑就全都过去了,每年都是大差不差的,后来我知道了这叫人生的停滞感。
个人而言,我的停滞感是被李识月打破的,我这人本身太无趣了,是她让我的每一年重新变得有意思起来。
现在我记时间的方式是她的年龄,她两个月的时候,六个月的时候,一岁半,三岁整……时间突然有了鲜活又鲜明的特点,我结合她成长发育的过程记住那些时间点,我们的生活内容交叠在一起,也被我捆绑打包,一股脑全记住了。
我陪她长大顺便回忆我自己的童年,我养她时变相弥补我自己的遗憾,这都是在小说第一卷不会发生的事。
但是人生是单向的,我选择了森林里的一条路,就没法看到另一条路上的风景了,有时候在网络上刷到后悔结婚生小孩的帖子,里面吐槽各种糟心事,我自己体验下来,虽然不觉得结婚生子有多糟糕,但也希望我写这一章不会有太强的煽动性,我觉得不婚或者丁克同样好,人生方式没有高下的区别,只有适不适合自己。
我会很期待将来再去养李识月的小孩,那是第三卷了,大概又是一番全新的、以我现在的阅历想象不到的生活。
人很难去想象阅历之外的事情,这句话我在生孩子以后格外赞同,不过其实我跟她爸也讨论过这件事,我们觉得李识月将来结不结婚、生不生小孩,甚至于她的性取向到底是男还是女,我俩也都能接受,我俩本身就不是多么传统的人,所以这事就再说吧。
还早呢,她才三岁。
先把这个养好再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