鹅绒锁

鹅绒锁>我编的野史都成真了 > 第198章 採访(第2页)

第198章 採访(第2页)

“您刚才说的拆迁户,具体什么情况?”

赵编辑说道:“开发商要建滨海观景台,补偿款谈不拢,有一家非说老屋地下有徐福东渡的启航遗址,始终不肯签字。”

“真的有吗?”年轻人追问。

“真有的话,特古所早围起来了,怎么还轮得到开发商,现在“歷史真相”闹得沸沸扬扬,网上隨便一个博主发点捕风捉影的东西都能火,那家人也因此不肯搬,之前还找了几家自媒体来报导,把事情越闹越大。”

车子拐过一道弯,远处老城区的轮廓渐渐清晰,

这里也都是上个世纪修建的房子,显得破旧而沧桑,近两年一直在说改造,街道两旁时不时能看到张贴的改造规划图和通知,也许用不了几年,这些房子就要成为歷史了,只留下一些模糊的记忆。

小林目光微动,说道:“秦皇岛確实因秦始皇东巡而得名。”

赵编辑点点头,说道:“是啊,所以现在每天都有民间团体来转悠,网上全是“歷史真相的討论,大媒体天天发专题,什么『秦始皇长生术『改写歷史的发现”,流量蹭蹭涨。”

年轻人若有所思,说道:“那为什么不围绕这个做报导?现在『歷史真相”这么热,

应该很有话题性。”

赵编辑猛吸一口烟,说道:“你以为我们不想?大报社有专项资金,能雇专家,租设备,我们呢?咱们这种小报社,就我和主编两个半吊子,连个正经歷史系的记者都没有,

只能捡点边角料。

“前几天主编还念叻,要是能找到一个真正和长生药相关遗址,咱们报纸就能翻身了,可现实是,连这破车都是主编自己的,上次我们想跟进一个疑似长生药作坊的线索,

结果连遗址保护区都进不去,人家只接待有资质的媒体。

“而且现在的情况很微妙,所有人都相信这里藏著什么,但就是找不到,长生药作坊,祭海遗址,东渡船坞光我们报社收到的『重磅线索”就不下二十条,结果全是空欢喜。

“大媒体可以靠猜测和推论赚足眼球,我们这种小报社要是也这么干,万一最后什么都没挖出来,连最后那点公信力都得赔光。”

他猛吸一口烟,语气无奈地说道:“前阵子我们倒是收到过一篇关於秦皇岛与“歷史真相的投稿,写得挺扎实,可人家转头就投给了《歷史周刊》,那边稿费给的高,我们这点钱,连个像样的专家採访都约不起。”

赵编辑看著眼前的景象,说道:“所以今天咱们的任务很简单,拍点照片,老老实实记录这些即將消失的老房子,写篇“城市记忆的怀旧文,虽然找不到长生药作坊,但至少能记录下这些。

“说不定哪天,这里真挖出什么来,咱们的报导就是最原始的资料。”

车子在巷口缓缓停下刚熄火,就听见前方传来一阵嘈杂的爭执声,夹杂著手机摄像头的咔声和人们的爭吵声。

“老铁们看啊,这门槛上的纹绝对不一般!”一个举著自拍杆的年轻男子正对著手机屏幕大声,显然是在直播。“阿姨您让让,我再拍个特写——“”

“说了多少遍!这就是普通老房子!”

“阿姨別激动,我们这是文化宣传——”

“宣传个屁!前天就有人像你这样,拍完就跑,害得我家门槛被人撬了!”

赵编辑和年轻人对视一眼,默契地退后半步,绕开了这场爭执。

拐进另一条小巷,赵编辑鬆了口气,低声说道:“现在这些人真是—

巷子很窄,两侧是低矮的砖房,墙皮剥落,露出里面发黄的老砖。

几个老人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,打量著他们。

赵编辑举起相机,刚对准一栋老屋的门,二楼窗户“砰”地推开,一个繫著围裙的大妈探出头:“干嘛的?”

“报社的,拍点照片。”赵编辑抬头笑笑,儘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友好。

“记者?”大妈眯起眼晴,她扭头朝屋里喊了一声,“老头子,又有人来拍照!”

一个头髮白的男人走出来,手里还著半根黄瓜,语气中带著怀疑:“前两天刚有人来撬过砖,你们不是一伙的吧?”

赵编辑赶紧掏出记者证:“我们真是报社的,就想记录下老房子“

“少来这套!上回也说是什么文化保护,结果半夜带铲子来挖地!”他指了指墙角,“看看,砖都给我撬鬆了!”

年轻人低头看去,墙根处確实有几块砖被撬过的痕跡,泥土还翻在外面。

赵编辑转头对年轻人苦笑:“看来今天得低调点了。”

年轻人站在一旁,看著编辑吃的样子,嘴角微不可察地动了动。

“咳,外出採访就是这样。”赵编辑尷尬地清了清嗓子,“谁也不知道能不能有结果。走,我们去前面看看。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