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见他迅速拆下车厢备用电机,用铁丝固定散热片,接上线路改装成强制通风装置。
不到两个小时,发动机温度降了下来,车辆重新启动。
那一刻,林建国靠在车门上,久久说不出话。
晚上宿在镇招待所,他在日记本上写道:“今日方知,教育的意义不在课堂有多大,而在一个人能否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。
志勇救的不只是这辆车,更是我对未来的信心。”
消息传回县里,县委专门发通报表扬,并提议授予他“劳动英雄”
称号。
林建国再次婉拒:“荣誉属于整个团队,尤其是那些默默无闻坚持在一线的年轻人。
我只是个引路人,真正的光芒,是他们自己点燃的。”
然而,时代的浪潮不会因个人谦逊而停歇。
1991年,国家启动“星火计划”
升级工程,重点扶持民间科技创新项目。
省科技厅派人考察启明职校,对其“产学研一体”
的办学模式高度评价,决定拨款三百万元用于扩建实训基地,并将其纳入省级重点项目库。
资金到账那天,全校师生列队迎接。
林建国却没有出现在欢迎仪式上。
有人找了一圈,在旧车间发现了他??正弯腰教一个残疾少年如何用单手操作万用表。
“师父,外面都在放鞭炮呢!”
徒弟小刘嚷道。
林建国头也不抬:“喜事是大家的,课是一节都不能落的。
老李家这孩子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来上学,咱们得让他感觉到,这里没人瞧不起他。”
少年名叫李强,先天右手发育不全,曾被多个技校拒之门外。
是他亲自登门劝说其父母:“孩子缺的是机会,不是能力。
只要肯学,一只手也能拧紧螺丝、焊好电路。”
如今,李强已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,还能独立完成小型电动机维修。
听说新校区要建智能温室,他主动设计了一套语音控制灌溉系统草图,被林建国推荐参加全省青少年发明大赛。
三个月后,该项目荣获二等奖。
颁奖典礼上,主持人问他的梦想是什么,李强声音不大却坚定:“我想开一家残疾人技术培训中心,告诉所有人??身体残缺不可怕,脑子停工才可怕。”
台下掌声如潮。
林建国坐在角落,悄悄抹了把眼角。
年底,启明职校迎来历史性时刻:经教育部备案批准,正式升格为“启明职业技术学院”
,具备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资格。
首批开设机电一体化、现代农业技术和计算机应用三个专业,招生规模扩大至五百人。
开学典礼当天,天空飘着细雨。
操场上搭起临时雨棚,数百名新生及家长冒雨出席。
县委书记致辞完毕,轮到林建国讲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