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站在话筒前,雨水顺着帽檐滴落,打湿了肩头。
“各位同学,今天你们走进这个校园,可能心里还有怀疑??我真的能学会吗?毕业后能找到工作吗?会不会又回到田里种一辈子地?”
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而忐忑的脸。
“我也曾这样问自己。
三十多年前,我在钢铁厂被人嘲笑‘初中生还想搞技术’;二十年前,我辞职时有人说‘疯了,放着铁饭碗不要’;十年前,我办职校时有人断言‘民办学校三年就得关门’。
可你看,我现在站在这里,不仅活着,还活得有尊严。”
台下鸦雀无声。
“所以我想告诉你们:命运从来不是天生注定的,而是由一次次选择堆砌而成。
你选择躺平,它就压你;你选择站起,它就得低头。
启明不保证让你一夜暴富,但它承诺??只要你愿意学,我们就永不放弃你。”
雨越下越大,可没人离开。
有人开始低声啜泣,有人用力鼓掌,还有人高喊:“林老师,我们信你!”
那一刻,林建国仿佛看到了三十年前的自己??蜷缩在宿舍床角,借着手电筒光啃《电工基础》的那个夜晚。
他知道,那束微弱的光,终于照进了更多人的生命。
1993年,中国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,大批工人面临下岗。
原钢铁厂最终破产清算,六千职工集体买断工龄。
消息传来时,林建国正在指导学生组装太阳能发电板。
晚饭后,他独自走到院中葡萄架下,翻开那本泛黄的辞职申请复印件。
纸页已发脆,字迹模糊,但他仍能背出每一个字。
当年写下“愿自谋职业,终身无悔”
时的手抖,此刻仿佛又回到了指尖。
第二天清晨,他召集所有骨干教师开会。
“从今往后,启明要增设‘再就业培训班’,针对四十岁以上失业工人,免费提供三个月技能培训。
课程包括家电维修、电动车装配、小型机械操作等实用技能。
食宿由学校承担,结业后协助推荐就业。”
有人迟疑:“经费紧张,又要扩招……压力太大了。”
林建国平静地说:“我知道难。
但这些人,曾经是我们国家的脊梁。
他们奉献了青春,不该在中年被时代抛弃。
我们帮不了全部,至少救一批是一批。”
他带头捐出当年获得的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
奖金五万元,又联系陈大山的果业联合体提供实习岗位。
短短半年,三期培训班共培训下岗职工二百三十七人,其中一百八十九人实现再就业。
有一位原炼钢车间主任,五十岁学电工,结业后应聘到县城物业公司做维修工。
上班第一天,他特意穿上了保存多年的厂服,胸前别着褪色的工会徽章。
临行前给林建国写信:“你说得对,人生不怕重来,只怕不敢开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