鹅绒锁

鹅绒锁>种愿 > 第三十六章 该想个办法提醒(第2页)

第三十六章 该想个办法提醒(第2页)

“这事和小翠爹娘说了吗?”沈知意问道。

“嗯,说了。可那是林家小少爷,哪里敢去主动招惹。”赵大丫无奈道,可握紧的拳头却没松开,“哼,等他落单,我要套麻袋打他一顿!”

善良的人总是心存底线,怒极时,想的不过是打一顿。

沈知意极轻地吐出口浊气,她还没强大到能凭一己之力颠覆什么,唯有接受这个环境和规则。

马车在这时停下,车厢被轻敲一下,车夫出声道:“两位姑娘,到地方了。”

沉重的话题就此放下,沈知意和赵大丫一前一后走出来,见到熟悉的围拢场景,抬眼就见陆镜白身边站着的男子,看那谈话的状态就知道是村长。

有过经验后,沈知意轻车熟路地找了顺水村的人去看荒地。

顺水村地势比上岩村平坦,不用时刻注意脚下,在走的途中,通过和这对领路的年轻夫妻闲聊,沈知意大致知道了这个村的情况。

之所以取名“顺水”,是因太缺水,所以他们虽然种的是水稻,却是旱水稻,也不知是谁先发现了旱水稻的种子带回来耕种,一代又一代让旱水稻更加适应这里的土壤和环境。

尽管产量不太高,可还是能勉强糊口。

在整个种植期间,也是整个村子最累的时候,旱水稻也有需水量,所以要时不时去挑水,可得全家老少都上阵。

沈知意特意看了那条河流走向,没看到头和尾,河流量还很不错,可惜只是路过这个村子,需用水还得走山路挑过来,而且这边还处于高地势,无法自然形成“水往低处流”的现象。

而开水道就得砸开高地势,就现在的人力物力来说,是很困难的事,唯有挑水才是解决办法。

可沈知意想法截然不同,因为她有整个传承汇集成知识在脑子里。

只是这件事较大,并不能像在上岩村那样凭着几句话就能办成。

新的问题出现,她该怎么巧妙地提醒陆大人联想到水车呢?

“知意,这地也要种豆养吧?”赵大丫说道,她很认真看完这片土壤,却又看不出其中不同。

沈知意抓了一把脚下的土捏了捏,又拿起来闻了闻,说道:“你们烧过草木灰了?”

“是啊,这是能闻出来的?”跟来的杨麻花诧异道。

王大牛立刻看过去,眼神示意着自家媳妇少说话,露出刻意的笑容,说道:“姑娘还真是厉害啊,这都知道!我们前段时间就用了草木灰堆肥,只是这各家各户过得艰难,也没有牲畜粪便能跟上,这地还是得种豆养一两年再说。”

“王大哥,你这是在和我说笑咧。”沈知意笑道,用称呼改变他们之间若有似无的严肃氛围,“这地不仅拌了草木灰,还用了山里的沃土,恐怕还用了一些动物的粪便堆肥,不需要像刚开出的荒地那样要养一两年。”

“大哥大嫂也不必紧张,陆大人说的陛下新政可不会因为这事而对你们顺水村改变。反倒是你们这么快将荒地拾掇出来,想必也费了很大功夫,用来种豆的话,实在可惜。”沈知意认真分析道,“反倒我有一类种子就合适种在你们村的荒地上,具体是什么,得和你们所有人谈了之后再由你们自己决定。”

王大牛听到这话,先是松口气,尔后连忙笑道:“我们当然是知道姑娘绝不会乱说地里的事,心里是相信姑娘的。”

“姑娘还看别的地吗?”杨麻花轻声问道。

“嗯,趁着天还没黑,我们赶紧把剩下的看完再回去。”沈知意出声道。

外出考察的内容当然要尽快完成,否则下一步也会推迟,一步迟就会步步迟,她可不能耽误时间。

最后一丝天光堪堪落在天边,沈知意和赵大丫相互牵着走回村里,已经见到有人影在其间,她看过去,那抹湛蓝衣袍格外亮眼,不由道:“没想到这么巧,在这里见到陆大人!”

在他们身后听到这句话的玄砚,默默垂下头,哪里是巧合,分明是看到人还没回来,巴巴等在这村口,生怕会错过。

“确实很巧。”陆镜白声音带有一如既往的平和,下意识要说出的关心话语,又心惊冒昧,转而说道,“顺水村的荒地情况如何?”

一谈到工作,沈知意立马支棱起来:“荒地的土壤……”

听到这个话头,赵大丫他们企图听懂,可渐渐听得有些迷茫,最后不约而同地拉开和前面两人的距离,悄悄把摸了好几遍的铜钱递给玄砚,眼里有些不舍,匆匆别过脸,小声道:“玄哥,这是饭钱。”

“赵姑娘……”玄砚想说什么,赵大丫就飞快地跑开了,顿时觉得这姑娘真是热诚可爱,眼底悄然带有笑意。

沈知意和陆镜白在说话间,不知不觉变成并肩在走,一人兴致盎然,一人听得认真,慢慢往前行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