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是民国时候改良版的。前面一进为了小汽车进出方便整个拆了重修过。”
一溜的南倒座房拆了一大半,改成了双开的铁艺大门,进门右侧修了停车坪和车库,左侧倒是保留了倒座原样。”
除了原本的厕所和门房,南倒座房只剩下左侧的三间屋子,一间是茶水房,一间看样子是司机和门卫的休息间,里面烟味十足,剩下一间有人住过的痕迹。
地面也不是青石砖的,而是草坪加青砖拼的小路。
绕过影壁后面是正常的三间正房带两个耳房,东西厢房各两间,回廊连同正房通往后院。
燕九如看了正房的屋子,虽然有些年头了,但用料也都扎实,难得的是这几年没被人打砸了去。
老教授略带厌恶地看一眼正房,道:“这里被学校的一个革委会头头住了,前阵子人去吃了牢饭,这宅子还回来才两三个月。”
他恨死那些人了,自然也不想再住这个宅子。
“原本我也不住这里,是家里传下来的一处宅子,原打算给孩子们读书的时候用的,以后是用不上了。”
一场动乱,应该读书的孩子已经变成中年人了,至于孙子,还是算了吧。
一家人经历过这场动乱后,已经不打算在国内久留了,慢慢把房产都换成小黄鱼啥的,时机一到就出国去。
燕九如听懂了。
他也能理解。
老教授有些无奈地指引他到后面看看,“原本是个小花园的。”不知道是找什么,总之,被人挖得乱七八糟的。
宅子的格局虽然有些那啥……不过优点是前院可以进出小汽车。
燕九如点头,两人也不啰嗦,直接商量价钱。
老教授要小黄鱼或者大黄鱼,不要现金的,不然这么多人缺房子,他早出手了。
他不差钱,国家补发的工资和赔偿啥的,足够多,但这些出国就不值钱了。
两人当天就办了过户手续。